帮信一般判多少年
介绍
“帮信”是一种金融骗局,目前在中国犯罪分子中很流行。骗局的主要方式是通过高额利率吸引投资者投入资金,然后将新投资者的资金用来偿还之前的投资者本金和利息。最终犯罪分子跑路,留下一堆被骗的受害者。鉴于“帮信”的犯罪事实严重性,我国法律对该犯罪有明确的规定和惩罚力度。
犯罪法规定
根据我国刑法,从事非法集资活动,情节特别严重,或者造成群众重大损失的,应当依法判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、无期徒刑或者死刑,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。而在这个大框架下,对“帮信”犯罪的量刑还有以下细则:
1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,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定罪,从轻或者减轻处罚。
2.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或者情节严重的,由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其他罪名共同定罪量刑,从重或者加重处罚。
案例分析
2019年8月,江苏常州某投资公司涉嫌“帮信”,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超过90亿元,当时公安机关共抓获犯罪嫌疑人34名,追缴涉案资产60余亿元。最终,法院判处主犯钟某有期徒刑十五年,罚款三千万元;其余参与人员也分别有相应的判决。这个案例是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“帮信”案件之一,也凸显了该犯罪的巨大危害性。
刑期评估
在量刑之前,法院通常需要进行刑期评估。刑期评估是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、文化程度、家庭背景、作案动机、认罪悔罪情况等因素来确定的。如果犯罪嫌疑人具有坦白情节或者自愿退赔受害人的,判决时可在刑期上从轻或减轻处罚。对于“帮信”犯罪,尽管有轻判的情况,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,法院还是会依法从重处罚。
结论
“帮信”犯罪在中国已经存在多年,但近年来由于该犯罪所涉及的金额越来越大,导致该犯罪成为公安部门的一项重点打击对象。然而,仍然有很多人因为贪图高额利率而被“帮信”骗局所迷惑。因此,我们需要提高风险意识,理性投资,避免落入“帮信”犯罪的陷阱。同时,公安部门也需要加大对“帮信”犯罪的打击力度,让更多的人认识到此类犯罪的严重性,杜绝此类犯罪的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