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时间
文言文古文化常识
天干地支,简称“干支”。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,甲、乙、丙、盯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被称为“十天干”,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叫作“十二地支”。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,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,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,组...
在文言文中有哪些古文化常识
文言文中的文化常识 文章来源:网友提供 点击数:441 更新时间:2008-7-6 16:14:29 一、 科举制度 乡试-----------会试---------------殿试 举人-----------贡士---------------进士 解元-----------会元---------------状元(榜眼、探花) 二、 ...
文言文中的传统文化常识
第一,学习文言文是继承祖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,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一些历史知识、文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知识,增强了解社会、认识事物的能力。 其次,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基础,是“源”;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,是“流”。两者是同一种语言...
史上最全高考古文文化常识汇总
更多高考政策信息 天天象上高考季:史上最全高考古文文化常识汇总 一、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: 1.自称姓名或名。如“五步之内,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”,“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”。 2.用于介绍或作传。如“遂与鲁肃俱诣孙权”,“柳敬亭者...
高考语文: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汇总
语文文言文古代文化常识复习汇总 年龄称谓 1.孩提:指2—3岁的儿童。 2.垂髫: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。(髫指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 3.总角: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。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。) 4...
初中文言文古文化常识摘抄整理
一、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,做一些相关的政事,实行一定的政策,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。于是官员与百姓、官员与官员、官员与国君(帝王)之间就会有许多“动作”发生。1.诣:到,去。2.劝:①鼓励,奖励;②受到鼓励、奖励。3.课:...
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(必备)
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汇编 必修一 《诗经》两篇 1、《诗经》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。原本只称《诗》、《诗三百》,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,始称《诗经》,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。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,分为《...
必修三文言文重点知识整理和古代文化常识
高中语文必修3文言知识归纳 《寡人之于国也》文言知识归纳 一、通假字 1.直不百步耳(直,通“只”,不过。) 2.王如知此,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(无,通“毋”,不要。) 3.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(颁,通“斑”,斑白。) 4.涂有饿莩而不知发(涂,通...
文言文文学常识
测试要求:1、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。2、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。3、文言翻译4、常见实词5、常见虚词6、默写课文或片断。7、正确朗读或断句。文言文翻译(一)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。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“信”、“达”、“雅”。“信...
